2025 年 8 月 1–2 日,中國鑄造協會鑄造砂、鑄造材料及檢測儀器三個分會在河北邯鄲召開聯合年會,400 余位來自科研院所、整機廠及材料供應商的代表圍繞“綠色低碳·智造升級”完成政策解讀、標準發布與案例分享。
會議形成四項行業級成果:
無模智造(Binder-jet 3D 打印砂型)首次實現燃氣輪機導向葉片“小批量驗證—大批量復制”閉環?,F場演示數據顯示,傳統木模周期 45 天被壓縮至 5 天,砂耗降低 60%,表面粗糙度 Ra 由 25 μm 降至 12 μm。
《鑄造舊砂再生技術指南(2025 版)》正式發布,提出“高溫熱法 + 機械摩擦”復合工藝路線,明確再生砂灼燒減量 ≤ 0.15%、酸耗值 ≤ 5 mL/50 g 的準入指標。若行業全面采納,預計每年可減少固廢排放 1 200 萬噸。
新修訂《燃氣輪機葉片檢測規范》新增 X-ray CT 三維缺陷分析作為強制條款,缺陷分辨率從 2 mm 提升至 0.3 mm,與國際航空標準 AMS 2175 接軌。
協會宣布 2026 年起啟動“鑄造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首批覆蓋 300 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從礦石—冶煉—熔煉—熱處理—機加工全鏈路碳排數據在線采集與核查。
與會專家指出,在“雙碳”政策與歐美碳關稅雙重倒逼下,綠色材料、智能檢測與工藝協同創新將成為中國鑄造業未來五年突圍的核心抓手。